首頁 產品開箱 Asus ROG Phone 3 電競手機 火速上手、完整新功能搶先看:解答你的 9 大疑問!
Asus產品開箱Z+TECHZETAIL X

ROG Phone 3 電競手機 火速上手、完整新功能搶先看:解答你的 9 大疑問!

586
ROG Phone 3 電競手機 火速上手、完整新功能搶先看:解答你的 9 大疑問!

Z+點評:ROG 不出意料地帶著全新的 ROG Phone 3 回來了!


本文目錄

1. 前言
2. 9 大疑問
- 疑問一:ROG Phone 3 的具體規格?
疑問二:ROG Phone 3 的外觀和 ROG Phone II 有什麼差異?
 疑問三:這次 ROG 有為 ROG Phone 3 推出哪些配件?
- 疑問四:ROG Phone II 的配件可以跟 ROG Phone 3 相容嗎?
- 疑問五:ROG Phone 3 為了「遊戲玩家」做了哪些獨特設計?
- 疑問六:ROG Phone 3 有什麼新的遊戲功能?
- 疑問七:ROG Phone 3 的相機有什麼新功能?
- 疑問八:ROG Phone 3 加入超大功率快充了嗎?
- 疑問九:ROG Phone 3 的上市時間、售價?

3. 尾聲


去年因為人在國外,只好忍痛捨棄搶先體驗 ROG Phone II 各項新功能的機會,今年 ROG Phone 3 的發表日程大抵和去年差不多,ZETAIL 也有幸受邀參加 ROG Phone 3 的體驗會,所以這篇文章就要來跟各位分享我們體驗 ROG Phone 3 之後的一些感受。

ROG Phone 3 整體依舊是以「電競」、「手遊」為取向,因此不管在哪個方面都追求最頂級、旗艦的規格,這次我假設了 9 個消費者心中可能會對 ROG Phone 3 產生的疑問,並且逐一進行解答,想了解 ROG Phone 3 的讀者千萬別錯過囉!


ROG Phone 3 規格

建議售價:
12GB RAM / 512GB 儲存空間:NT$29,990 元

16GB RAM / 512GB 儲存空間:NT$33,990 元
顏色: 幻影黑
外觀尺寸: 171 x 78 x 9.85 (mm)
機身重量: 240 公克 (g)
儲存空間:
12GB RAM (LPDDR5) / 512GB 儲存空間 (UFS 3.1)
16GB RAM (LPDDR5) / 512GB 儲存空間 (UFS 3.1)

螢幕: 6.59 吋 FHD+ (2340 x 1080) 解析度 144Hz 更新率 AMOLED 第六代康寧大猩猩玻璃螢幕
系統: Android 10 搭載 ROG UI
處理器: Qualcomm Snapdragon 865+ (Plus) 處理器
主相機: 6400 萬畫素、f/1.8 光圈、SONY IMX686 感光元件
廣角鏡頭: 1300 萬畫素、f/2.4 光圈、125 度超廣角
微距鏡頭: 500 萬畫素、f/2.0 光圈
前置鏡頭: 2400 萬畫素、f/2.0 光圈
電池容量: 6,000mAh
特殊功能: 「專業錄影」模式、144Hz 螢幕更新率、1 毫秒反應時間、10-bit HDR 顯示、HyperCharge 快速充電、DCI-P3 廣色域顯示、NFC、雙前置立體聲喇叭、2×2 MIMO、Wi-Fi 6、螢幕指紋辨識、AirTrigger 3 超音波觸控鍵、HyperFusion 多重天線技術、Aura RGB 燈光效果、雙 USB Type-C 充電插槽、SDR2HDR、5G、TUV 低藍光螢幕認證、四麥克風設計、增強版 X 模式、Armoury Crate、PowerMaster 電力達人

因為 ROG 僅針對 ROG Phone 3 的重點特色做介紹,所以部分規格還處於未知、不確定的狀態,待未來詳細規格出來後會再補上。不過僅僅從上面的資料就可以知道 ROG Phone 3 是款「超旗艦手機」,無論是處理器、電池容量、螢幕…等方面都有很漂亮的規格。

用三個形容詞總結 ROG Phone 3 的外觀變化 (或者說是從 ROG Phone 到 ROG Phone II 再到 ROG Phone 3 歷代的變化),就是「更簡潔」、「更中性」、「更低調」。ROG Phone 3 的整體造型和 ROG Phone II 沒有太大差異,正面沒有「瀏海」、「水滴」、「挖孔」任何會遮擋到畫面的設計,而且為了保留「雙前置立體聲喇叭」,「額頭」跟「下巴」都還是偏寬,對於希望看到 ROG Phone 3 能夠在外觀有所突破的消費者可能會很失望。

▲ 上圖為 ROG Phone II,下圖為 ROG Phone 3。從上面的對比可以看出,兩者的正面設計大同小異,都沒有過分追求「屏佔比」。

▲ 上圖為 ROG Phone II,下圖為 ROG Phone 3。雖然「大同」,但細看還是可以發現「小異」,比如 ROG Phone 3 的雙前置立體聲喇叭就沒有了過去的「橘色線條」,也與我所說的外觀變化「更低調」吻合。

背面則是 ROG Phone 系列電競手機越來越「簡潔」、「中性」之處,過去標誌性的「異形切割區」先是從「金屬」材質改為「玻璃」材質,到了這代的 ROG Phone 3 則乾脆直接捨棄「切割」的元素,改以「透明玻璃」讓使用者可以直接透視到下方的「散熱板」。另外,「散熱孔」的設計雖然也得到保留,不過面積卻一代比一代小。我猜想上述的兩項改變可能是為了加強手機結構強度、提升防水能力 (雖然 ROG 依舊沒有表示它具備這樣的能力)。

_DSC9791_20181110162459

▲ 三代 ROG Phone 的背面設計可以說是一代比一代低調,「散熱孔」與「異形切割區」的面積也都越來越小。

▲ ROG Phone 3 改採「透明玻璃」的方式延續標誌性的「異形切割區」,上面寫著「AERODYNAMIC SYSTEM (空氣力學系統)」的字樣,看起來頗有科技感;上方一小條則為「散熱孔」。

▲ 背面的 ROG「敗家之眼」Logo 依然支援 Aura RGB 燈光效果。

這次 ROG 替 ROG Phone 3 推出的配件如下,大部分其實都是「熟面孔」,不過也有些新加入的配件,比如「Aero 螢光保護殼」、「遊戲搖桿支架」與「ROG 抗菌玻璃保護貼」…等,而且因為參加體驗會的媒體非常多,也沒有太多時間能夠體驗,不過可以預期的是,整體用起來不會和過去差太多。

1. AeroActive 3 空氣動力風扇

▲ 全新的「AeroActive 3 空氣動力風扇」,在散熱效能上有所加強,也一樣是 ROG Phone 3 的標配。

2. 三代雙螢幕基座

▲ 三代雙螢幕基座,上面自帶的螢幕也和 ROG Phone 3 一樣,升級為 144Hz 更新率。

3. Gamepad 遊戲控制器 3

▲ 「Gamepad 遊戲控制器 3」可以讓 ROG Phone 3 變身「遊戲機」的形式,這次也有著使用方式上的升級。

▲ 一樣可以把裝上了「Gamepad 遊戲控制器 3」的 ROG Phone 3 再裝到「三代雙螢幕基座」上,享受更沉浸的遊戲體驗。

4. 五合一基座

5. Mobile Desktop Dock

6. 遊戲搖桿支架

▲ 「遊戲搖桿支架」是 ROG Phone 3 新的遊戲配件,可以讓 ROG Phone 3 與既有的搖桿結合,直接透過你習慣的搖桿遊玩遊戲,目前支援的有 Google Stadia、SONY PlayStation 與 Microsoft Xbox 的搖桿。

7. 三代炫光智慧保護殼

▲ 上圖為「二代炫光智慧保護殼」,下圖為「三代炫光智慧保護殼」。兩者的設計有著很大的差異,這次引入了首先出現在 ROG Zephyrus 西風之神 G14 筆電上的「點陣設計」,頗有 HTC 當年的 DotView 炫彩顯示保護套的既視感。

8. Aero 螢光保護殼

9. ROG 抗菌玻璃保護貼

這個問題對於一些對手機效能有極致追求,因而「年年換新機」的讀者應該相當重要,畢竟如果配件無法沿用至下一代,那麼每次都得重新購買配件,真的超級「燒錢」!好在 ROG Phone 3 與前代的配件相容度非常高,詳細情形可以參看下方的對照表格。

▲ 從上圖可以看到,除了「AeroActive II」與「AeroActive 3 空氣動力風扇」,其餘 ROG Phone II、ROG Phone 3 的配件都是可以通用的 (當然,保護殼也除外),所以 ROG Phone II 的使用者如果想要升級並不需要重新購買配件。

過去在 ROG Phone 的開箱評測中我就說過,「電競手機」絕對不只是把「頂級規格」都放進來如此簡單,而是需要軟體功能、硬體設計相輔相成的。ROG Phone 3 相對於前兩代 ROG Phone,坦白說並沒有什麼開創性的新設計或功能,基本上都是在原先即有的功能之上再行精進,至於到底有哪些「專為遊戲玩家而生」的設計呢?以下我們就一項一項說。

1. AirTriggers 3 超音波觸控鍵

▲ 和 ROG Phone II 一樣,ROG Phone 3 的「AirTriggers 3 超音波觸控鍵」也是在機身右側的上、下。從上圖可以看到它的特殊紋路設計。

▲ 從第一代 ROG Phone 就內建的「AirTriggers 超音波觸控鍵」如今也來到第三代了,現在已經可以進行多達六種不同形式的操作,如果能夠習慣這樣的操作方式,對於遊戲體驗的提升不言而喻。

▲ 除了需要實際「觸碰」到「AirTriggers 3 超音波觸控鍵」感應區域的基本操作方式,這次 ROG 還新推出了「動作感測器」的模式,也就是讓「手機上下晃動」也變成一種操作方式,比如:玩賽車遊戲時,上下晃動一次就開啟氮氣;玩《絕地求生 M》時,上下晃動一次就換彈匣。

2. HyperFusion 多重天線技術

▲ ROG Phone 3 內建「HyperFusion」技術,除了可以自動判斷 Wi-Fi 還是行動網路的速度比較快,就採用何種連線方式之外,還可以提升 Wi-Fi 和行動網路的連線速度,對於分秒必爭的遊戲世界非常有用。

3. 雙前置立體聲喇叭

▲ ROG 這次和瑞典的音響專業廠商 DIRAC 合作,共同調校 ROG Phone 3 的雙前置立體聲喇叭,並且針對喇叭的各個指標,如:「低頻」、「細節」、「清晰度」、「音量」…等進行逐一調校與優化。

雖然當時環境很吵雜,不過實際聽下來確實可以發現 ROG Phone 3 的「低頻」和「音量」表現有顯著提升,至於其它方面則有待拿到實機後再進行比較深度的試聽。

4. 四麥克風設計

▲ 除了基本的頂部、底部、背面麥克風外,ROG 這次還在 ROG Phone 3 的側面加入第四顆麥克風,如此一來可以使得橫向握持手機玩遊戲的時候,不至於因為遮擋到機身上、下的麥克風,而無法與隊友即時溝通、交流,設想非常周到。

5. 側面充電插槽

▲ 雖然底部就已經有個 USB Type-C 充電插槽,但是考量到一邊充電、一邊橫向握持手機玩遊戲時,手可能會被充電線擋到,造成手的位置不好放,所以在側面多設計了一個 USB-C 充電插槽,這也是從第一代 ROG Phone 就沿用至今的設計了。

ROG Phone 系列手機內目前的「遊戲核心」就是「Armoury Crate」,簡單來說,這就是一個包含所有跟遊戲相關的工具、設定的 App。在 Armoury Crate 裡面又可以大致分為三個部分,分別是:「遊戲精靈 (Game Genie)」、「遊戲設定檔 (Game Profiles)」以及 ROG Phone 3 新加入的「ROG Connect」。

「遊戲精靈」這次加入了「浮動視窗 (Floating Window)」、「標記錄影 (Marked Clips)」兩個功能,並改良了原有的「巨集 (Macros)」功能。「浮動視窗」的意思很明確,也就是讓使用者在遊戲的過程中可以同時打開其它 Apps 的視窗,比如同時開啟 Messenger 與他人通訊;同時開啟 Chrome 瀏覽器搜尋破關的攻略…等,但是遊戲畫面卻不會被完全遮擋,還是可以繼續玩,主要是提升玩家的便利性。

▲ 開啟「遊戲精靈」後,右側多了一欄「浮動視窗」Apps,你可以在遊戲過程中同時使用它們;不過目前還沒有看到 Messenger 在選單內。

再來是「標記錄影 (Marked Clips)」,中文名稱有點難理解,它其實就是可以讓使用者記錄最多 30 秒「之前」的畫面。因為你不確定玩遊戲什麼時候會贏,自然不會無時無刻開著「螢幕錄影」,所以很可能來不及記錄自己突如其來、難能可貴的獲勝時刻,而「標記錄影」就是讓使用者可以記錄最多 30 秒「之前」的勝利畫面,是個非常有趣的功能。

▲ ROG Phone 3 新的「標記錄影」功能,最少可以「回錄」5 秒、最多可以回錄 30 秒,讓你重溫自己的精彩時刻。

改良版的「巨集」功能多了「多重巨集」與「鎖定觸控功能」,前者指的是你可以錄製幾個「巨集」之後,再將它們重新排序、混合使用;後者是你在使用「巨集」的時候可以「鎖定觸控」,避免誤觸。

▲ 改良後的「巨集」功能。

在「遊戲設定檔」中,你可以針對每個遊戲個別設定觸控設定、「AirTriggers 超音波觸控鍵」偏好、網路設定、系統效能…等,不過隨著 ROG Phone 越來越成熟,開放給使用者調整的權限也越來越多,這次你甚至可以自己調整 Qualcomm S865+ 處理器大核心、小核心各自的性能,使得功能本來就很完整的「X 模式」又更強大了。

▲ 「Armoury Crate」的介面,你可以在這邊開啟「X 模式」,也可以同時看到 CPU、GPU 的時脈和儲存空間、記憶體的使用情況。

「ROG Connect」是目前 ROG 在規劃的全新平台,預計會讓 ROG 產品的使用者能在上面交流不同遊戲的「遊戲設定檔」,而且 ROG 官方也會在上面推出各式企劃與獨家內容,提升遊戲體驗;按照 ROG 的話說,「ROG Connect」就是一個讓使用者學習、分享、成為晉升專業的地方 (A place to learn, to share, to be a pro.)。

在簡短的體驗之後,除了 ROG Phone 3 本身多了一顆 500 萬畫素的微距相機,我還發現了一些 ROG 在介紹時沒有提及的拍攝模式與功能。

1. 「專業錄影」模式,你可以自由調整錄影時的快門速度、ISO、焦距、白平衡…等數值。

2. 錄影的時候針對收音新增了「濾風切聲」、「收音方向」兩項功能,相信是得益於新的四麥克風設計。

3. 錄影新增「超級防手震」功能,可以大幅強化手持錄影的穩定性。

4. 除了獨立「夜景」模式,也加入類似蘋果 iPhone 11 系列,會在偵測到環境亮度過暗時自動開啟的「自動偵測夜景拍攝」功能。

5. 新增類似蘋果 iPhone 11 系列的「Quick Take」功能,長按快門鍵可以開始錄影、快門鍵往右滑才是連拍。

6. 切換至錄影模式後 (還沒開始錄影),若拍攝環境明暗反差較大,會出現「HDR 錄影」的開關。

▲ ROG Phone 3 的相機介面和 ROG Phone II 沒有任何差異。

▲ ROG 沒有把「微距鏡頭」放在快捷切換鏡頭的選項之中,得要滑到模式選單的最右邊才會看到,不太方便。

▲ ROG Phone 3 的「專業錄影」模式介面。

▲ 在錄影的模式下,使用者現在可以選擇開關「濾風切聲」功能,以及改變「收音方向」。

▲ 現在長按快門鍵已經不再是連拍,而是開始錄影;想要連拍得將快門鍵往右滑動。

▲ 當手機偵測到環境過暗的時候,就會在取景器的右下角出現「秒數 + 月亮」,表示會自動啟動「夜間模式」,秒數則是預計需要拍攝的時間,可惜的是體驗會沒有地方讓我測試它的夜拍能力。

▲ 在切換到錄影模式時,如果當下場景的明暗反差較大,取景器右下角會出現「HDR 錄影」的開關。

答案是…沒有,搭載的依然是最高 30W 的 HyperCharge 直充技術,也同時支援 QC4.0、PD 3.0 快充。至於為什麼沒有像中國大陸的品牌一樣不斷挑戰快充的極限,來到 65W,甚至是前幾天才發表的 120W?ROG 給出的答案從第一代 ROG Phone 到現在其實都不曾改變,也就是他們在「大電池容量」和「大功率快充」之間,依然選擇前者,所以 ROG Phone 3 搭載了 6,000mAh 的超大電量。

根據 ROG 的測試數據,相比於小電池容量的手機 (4,510mAh 電量的 OnePlus 8 Pro),大電量可以讓電池的使用壽命延長 1.3 倍,由於篇幅已經太長,這點我會在 ROG Phone 3 的開箱評測做更詳細的說明,但我可以說 ROG 的說法是絕對合理的。

▲ ROG 在都固定使用 30W 快充的條件下,搭載 6,000mAh 電量的 ROG Phone 3 的電池使用壽命,會比只有 4,510mAh 電量的 OnePlus 8 Pro 長 1.3 倍。

ROG 針對延長電池使用壽命還做了很多設計,包括新的「PowerMaster 電力達人」,在裡面有三大核心功能,分別是「低速充電 (Slow Charging)」、「排程充電 (Scheduled Charging)」、「充電上限 (Charging Upper Limit)」,「慢速充電」是為了避免快充導致電池溫度過高而設計,比較適合同時充電、玩遊戲時開啟。

而「排程充電」可以讓使用者設定希望電池在什麼時間充飽,避免電池長時間處於滿電狀態;「充電上限」也是類似的設計思路,你可以限制電池最多就充到 80%、90% 或 100%,如果你就是習慣長時間讓手機插著充電器使用,這個功能就是為你而生的,藉此預防電池過充。

▲ ROG Phone 3 的「PowerMaster 電力達人」裡面可以看到當下的電池健康度。

ROG Phone 3 在臺上市時間為 7/31,7/23 起開放預購。ROG 也針對 ROG Phone 忠實用戶推出了眾多振興優惠,詳細預購與更多活動詳情可參考:https://www.asus.com/tw/event/ROG-Phone-3-VIPpreorder/

單機售價如下:

  • 12GB RAM / 512GB 儲存空間:NT$29,990 元
  • 16GB RAM / 512GB 儲存空間:NT$33,990 元

遊戲配件售價如下:

  • Gamepad 遊戲控制器 3 (ROG Kunai 3 Gamepad),建議售價:NT$3,990 元
  • 三代雙螢幕基座 (ROG TwinView Dock 3),建議售價:NT$6,990 元
  • 遊戲搖桿支架 (ROG Clip),建議售價:NT$990 元
  • 三代炫光智慧保護殼 (ROG Lighting Armor Case),建議售價:NT$1,490 元
  • Aero 螢光保護殼,建議售價:NT$590 元
  • ROG Phone 3 抗菌玻璃保護貼,建議售價:NT$1,090 元

ROG Phone 3 簡短的上手體驗大致上都有在本文提到了,當然,因為時間以及場地的關係,還是有很多部分不方便實際測試和體驗,沒辦法在第一時間跟各位分享雖然很可惜,不過好在這篇文章發布的時候,我也已經拿到 ROG Phone 3,並且正在測試它了,詳細的開箱評測會在 8 月出爐,到時候我們再來好好聊聊 ROG Phone 3 的表現!


責任編輯:胡思玄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分享你的看法

發表迴響



版權聲明©️

DMCA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