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產品開箱 InFocus A3 開箱、評測:可有可無的雙鏡頭
產品開箱InFocusInFocusInFocusZETAIL X手機手機評測深入評測

InFocus A3 開箱、評測:可有可無的雙鏡頭

377
InFocus A3 開箱、評測:可有可無的雙鏡頭

Z+點評:說實話,沒必要貪「四千有找雙鏡頭手機」這種便宜,單鏡頭也很好。

IMG_6383


本文目錄

1. 客觀綜述
2. 引言
3. InFocus A3 基本規格、資訊
4. 開箱
5. 外觀、設計
6. 螢幕
7. 系統與效能、安全
8. 相機
9. 尾聲


外觀方面,InFocus A3 有著與 InFocus M5s 同樣高的水準。設計上無論是正面還是背面,在 A3 上都能看到不少時下主流手機的影子,像是前置指紋辨識、2.5D 玻璃與背面的雙鏡頭設計語言…等等,這點使得 A3 看上去不至於太過廉價。A3 有著所處價位帶非常出色的作工表現,按鍵按壓回饋舒服、沒有明顯鬆動,不同材質間的組裝也足夠密合,整體令人滿意。螢幕呢,A3 的預設顯色模式算是鮮豔,最低亮度表現可以媲美許多旗艦手機,最高亮度不錯,可視角度部分同樣也有對角線泛白及色偏的問題,好在大部分角度都不會有過於嚴重的色彩偏差與亮度衰減。

系統效能仍然是 A3 的弱項,如果只是當作備用手機,偶爾打打電話、傳傳簡訊…做些很簡單的操作,A3 當然沒有什麼問題,但如果你下載的應用程式或遊戲過多,A3 肯定很難跑動,更何況它僅有 2GB RAM。相機是我對 A3 抱有期待的主因,也是讓我失望最大的方面,我並不能理解它雙鏡頭的意義何在,室內日拍有白平衡偏紅、物體過近無法對焦…等問題,夜拍成像過暗、細節盡失,另外,採用聯發科公版相機介面的 A3 不僅取景器卡頓、拍照與對焦速度也都十分慢,相機僅能稱上「堪用」。最後,指紋辨識功能再次出現在四千有找的手機也算是足夠佛心了。InFocus A3 (1)*資料來自 ZETAIL X


去年作為雙鏡頭手機的元年,至今都還沒在旗艦手機上普及 (如 Google Pixel 2 系列與 HTC U11+),但 InFocus 居然在自家要價僅 NT$3,990 的 A3 低階手機上配置了雙鏡頭,不禁令人納悶 A3 能做出怎麼樣的效果。今天我就廢話不多說,直接看看 A3 各方面的表現如何!(手機實際顏色請以實機為主)


建議售價: NT$3,990 元
機身尺寸: 150.2 x 74.5 x 8.3 mm
顏        色: 曜石黑、鉑光金
儲存空間: 2GB RAM / 16GB ROM
螢        幕: 5.2 吋 HD (1280 x 720) 2.5D 螢幕
系        統: Android 7.0 with inLife UI
處  理  器: MediaTek MT6737W 四核心處理器
主  相  機: 1300 萬像素、F/2.2 光圈
副  相  機: 200 萬像素
前  相  機: 800 萬像素、F/2.2 光圈
電池容量: 3050mAh
特殊賣點: 前置指紋辨識、雙鏡頭配置


_DSC4604

▲ InFocus A3 的盒裝設計和 InFocus M5s 的非常像。

_DSC4607

▲ 盒裝背面上方有一些 A3 的特色介紹。

_DSC4609

▲ 打開盒裝後可以直接看到手機。

_DSC4610

▲ 照片中為 A3 盒裝內的所有內容物,包含 A3、快速入門指南、5V / 1A 充電器、Micro-USB 充電傳輸線、退卡針與似乎是 InFocus 第一次列為標配的入耳式耳機 (不曉得和我上次的反映有沒有關係?XD)。


要是我將 InFocus A3 拿遠點,問你它是哪一款手機,你一時肯定答不出來 – 不是因為對 InFocus 不熟,而是因為 A3 實在「撞臉」太多款手機了。熟悉的不可按壓式 Home 鍵、2.5D 玻璃與感應器設計,感覺或多或少都借鑒了它牌產品,但我個人對於這樣的作法其實是給予好評的,因為這使得 A3 的外觀看上去不至於太過時或廉價,當然,你拿在手上也就沒有任何辨識度。上述是機身正面部分,接著說到背面,這部分比較令我感到疑惑,由於 A3 用上了塑膠作為機身材質,但 InFocus 卻還是在背面上下加了類似 OPPO R9s「微縫天線」的處理,導致 A3 的背面看上去有那麼一絲不自然與怪異。

_DSC4615

▲ 這就是 A3 的正面,相信大家也都很熟悉了,市面上不少手機都是類似設計。同時也可以看到 A3 有頗寬大的「額頭」與「下巴」。

_DSC4616

▲ 採用 2.5D 弧形玻璃的 A3 在光線照射下有很漂亮的反射效果。

_DSC4624

▲ A3 的背面,是不是同樣感覺似曾相識呢?(笑)

_DSC4625

▲ A3 的背面兩側有進行曲面處理,有助於提升手機握感。

還有,以 InFocus A3 不薄的機身與平庸的相機規格來說,為什麼背面的兩顆鏡頭會像 Asus ZenFone 3 Zoom 一樣凸起?這也是很讓我感到納悶的地方。在 M5s 的評測中我就提到過,它的作工實在是超乎想像的優異,而 A3 也是一樣,兩款手機售價雖同為 NT$3,990,但作工甚至比部分貴上幾千元的競品要來得更好,這方面基本不需要太過擔心。整體來說,A3 的外觀雖然平平、沒有亮點,但很均衡,完全能夠對得起售價。

_DSC4618

▲ 位於機身右側的音量鍵與電源鍵,按鍵上還有同心圓紋路。

_DSC4623

▲ 機身底部有 Micro-USB 插槽與 3.5mm 耳機孔。

_DSC4622

▲ A3 的 SIM 卡槽可以插入一張 Nano-SIM 卡與 Micro-SD 記憶卡。

更多 InFocus A3 實機圖賞

_DSC4631

_DSC4632

_DSC4614

_DSC4640


A3 與 M5s 的螢幕規格完全相同,皆為 5.2 吋 1280 x 720 (HD) 解析度,但前者並沒有我曾經提到過後者螢幕的觸控問題,操作起來反應還不錯。另外,似乎是由於 A3 的螢幕裝配方式,在上下滑動手機螢幕時會出現「果凍現象」,看上去比較不自然,但如果你不在意,這也並非太大的問題。顯色方面,A3 的螢幕「亮麗」而不「艷麗」,也就是說在顯示同樣的圖片時,A3 的顯色往往會比競品來得「亮」,但並不特別濃艷,至於這樣的觀感是好是壞就見仁見智了。

_DSC4628

▲ InFocus A3 螢幕顯色亮麗。

最後來說說亮度與可視角度,A3 最低亮度非常低,想要稍微滑個手機再入睡基本上是比較令人安心的,最高亮度也不差。而可視角度表現則在對角線會有泛白與色偏問題,但若是角度沒有傾斜,A3 的可視角度其實是挺不錯的,亮度衰減在可接受範圍,也沒有明顯色偏,螢幕整體表現放在這個價位帶算得上可圈可點。

_DSC4630

▲ A3 的螢幕除了對角線可視角度比較不佳外,其他角度都在可接受範圍內。


InFocus A3 搭載 MTK MT6737W 處理器、2GB RAM / 16GB ROM,規格之簡陋甚至不如 M5s,我並不想對於 A3 的系統效能做太多描述,因為如果你要用這樣的手機來玩遊戲簡直就是自找麻煩,我想大部分人對於 A3 這類低階手機所能負荷的操作強度應該是有所共識。曾經我說過,在 InFocus 自家 inLife UI 設計愈來愈趨近原生的情況下,直接採用 Android 公版介面並在其之上加入一些客製功能似乎是更適合 InFocus 走的路,現在的 inLife UI 有些四不像,兩種介面混搭的破碎感、Icon 設計沒有統一標準的凌亂感…等等。然而反觀現在的 Android 原生介面已不同於往年,具備了極高的可用性和美觀的介面設計、動畫,希望 InFocus 可以嘗試看看。

ZETAIL X Benchmark 2017.11.04▲ InFocus A3 在 ZETAIL X 效能跑分資料庫中登錄的分數。*資料來自 ZETAIL X

Screenshot_20171028-174554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Screenshot_20171028-175412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Screenshot_20171028-173653
▲ InFocus A3 透過 Antutu Benchmark 6.2.7、3DMark 與 GeekBench 4 跑分的結果。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Screenshot_20170209-152046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Screenshot_20170209-151648
▲ A3 出廠預載 Android 7.0 系統、可用空間大約剩餘 10.5GB。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Screenshot_20170209-151821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Screenshot_20170209-152039
▲ A3 內建了叫做「快霸」的功能,可以用來加速當前正在使用的 App。也內建了定時開關機的貼心功能。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InFocus A3 和 M5s 真的可以說是「半斤八兩」,後者的螢幕觸控有些瑕疵,前者的指紋辨識反倒不夠靈敏了。是的,NT$3,990 元的 A3 同樣擁有指紋辨識功能,但並不如 M5s 來得快速好用,A3 的指紋辨識準確度偏低,經常需要兩次以上的嘗試才能解鎖手機、穩定度也比較差,力道輕了一點或重了一點都會導致辨識失敗,使用者體驗不夠好,但指紋辨識這種東西有總比沒有好,如果可以稍微忍受這些 Bug,使用場景還是挺廣的。

Screenshot_20170209-151858
▲ A3 具備指紋辨識功能,雖然使用者體驗不太好,但還是比傳統的輸入密碼來得更方便。


早在 InFocus A3 甫發表之時,我發現有人就在討論 A3 的雙鏡頭,部分網友認為以 A3 的售價來說,用上了雙鏡頭反而會因此導致雙鏡頭配置不再是「旗艦手機獨佔」,當時我還非常不以為然,但我現在卻是極力認同。就如副標題所下:「可有可無的雙鏡頭」,A3 雖然多了一顆鏡頭,但實際上我根本感覺不到它的存在,無論是在一般模式下還是在「背景虛化」模式下拍照,手機皆沒有用到 200 萬像素的副鏡頭。散景模式下也僅提供可即時預覽的許多修圖軟體 (如 Snapseed) 就提供的「移軸」或稱「鏡頭模糊 (Lens Blur)」功能,然而修圖軟體能做的卻比 A3 的多更多。

▲ InFocus A3 內的「背景虛化」模式其實和雙鏡頭沒有關係,這樣的景深方式在單鏡頭即可達成。而圖中紅圈為後期加上的,可以明顯看出 A3 的虛化實際上就是讓圈圈外的景物模糊,沒有任何技術性與難度。

當然,我對於這樣的結果既不滿意又感到意外,所以後來我想到去查查 A3 的處理器 (MTK MT6737W) 到底支不支援雙鏡頭,雖然我沒有找到明確的說法,但根據國外媒體的文章,雙鏡頭的支援是到 MT6737W 的進化版 MT6739 才支援,因此我推測這顆處理器根本無法支援雙鏡頭配置。最後的可能就是 InFocus 將副鏡頭拿來提升低光源場景的成像品質,但 200 萬像素能提升什麼倒是個不錯的問題。

IMG_20171104_154840

▲ F/2.0、1/20s、ISO 231。

雙鏡頭說完,接著要說到日拍成像表現。A3 的日拍色彩還原出乎意料的比較自然,不會過於濃豔。另外,照片沒有保留太多細節,常有明顯的油畫感,且 A3 的對焦系統非常不穩定,相同距離的物體有時可以成功對焦、有時卻不行,系統的自動對焦也常常失敗。根據計算,A3 的最近對焦距離大約在 15 公分多,可以說是非常「懷舊」的表現了。

夜拍部分,細節當然是沒什麼好說的,塗抹非常嚴重、畫面亮度也極暗,更不用說是對不對的到焦了,我對低階手機的夜拍表現最低限度要求就是 InFocus M5s 的表現,而 A3 表現得比 M5s 還要差。不過 InFocus 手機的 HDR 功能一直都有不錯的效果,A3 也一樣,在畫面亮度反差比較大的場景下,內建的 HDR 功能能顯著提升暗處的亮度、亮處也能得到小幅的曝光修正。

InFocus A3 實際成像
(無修圖、皆為系統自動對焦、測光,沒有對到焦表示自動對焦失敗、有開啟 HDR 會特別標註)

IMG_20171029_111723

IMG_20171029_111727

▲ 上圖無開啟 HDR,F/2.0、1/3497s、ISO 100;下圖開啟 HDR 模式,F/2.0、1/1548s、ISO 109。

IMG_20171029_111743

IMG_20171029_111747

▲ 上圖無開啟 HDR,F/2.0、1/3367s、ISO 106;下圖開啟 HDR 模式,F/2.0、1/1242s、ISO 107。

IMG_20171104_154610

IMG_20171104_154614

▲ 上圖無開啟 HDR,F/2.0、1/20s、ISO 222;下圖開啟 HDR 模式,F/2.0、1/14s、ISO 449。

IMG_20171104_154649

IMG_20171104_154659

▲ 上圖無開啟 HDR,F/2.0、1/17s、ISO 227;下圖開啟 HDR 模式,F/2.0、1/12s、ISO 480。

IMG_20171104_154522

▲ F/2.0、1/17s、ISO 220。

IMG_20171104_154543

▲ F/2.0、1/25s、ISO 209。


從最近評測的幾款中低階手機來看,我發現大家的外觀與螢幕其實都普遍有比較不錯的發揮,至少已經幾乎丟下了過去中低階手機就是設計醜、品質差的包袱,所以想在茫茫中低階機海中殺出血路勢必不能只有外觀、螢幕表現,顯然 InFocus 並沒有想那麼多,A3 和 M5s 的重複性簡直高到吃手手。關於這兩隻手機,如果你需要一點購買建議,我就直截了當地說了,無論你是想選購一隻備用手機,赫然發現有雙鏡頭的 A3 好像不錯;又或者是你就是正需要一隻低價的手機,M5s 都是比 A3 更好的選擇。

_DSC4635

(文章撰稿、照片拍攝 / 胡思玄)

//embedr.flickr.com/assets/client-code.js

本文作者
胡思玄

ZETAIL 創辦人、總編輯。 喜歡研究科技產品、技術與市場,對於科技產品有獨到見解。曾經歷過消費者購機時的猶豫,所以打造了消費者導向的科技媒體 - ZETAIL。我們將會持續替大家帶來高品質的文章,謝謝您們的支持,我們將持續進步!

分享你的看法

發表迴響



版權聲明©️

DMCA



在社群媒體關注 ZETAIL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

探索更多來自 ZETAIL 科技心感動 的內容

立即訂閱即可持續閱讀,還能取得所有封存文章。

Continue reading